写在前面的话:首先很感谢大家对我上一篇文章《人间烟火其一:摄影器材之我见》的支持和分享,大家的评论也让我对于这两件小事的看法更加多元和成熟。而围绕着摄影这个事情,我的想法远远没有表达完整,因此写了接下来的这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一下作为摄影的主体——摄影师的我们,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摄影怎样的影响。最后还会有一篇文章,论述作为摄影师,我们与客体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谢谢大家:)


(一)还是从范立说起 

首先还是回到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勇赴灾区的“勇士”范立的故事吧。在事情过去几天之后,范立同学在人人网整理出了这样一个有着32张照片的相册《在灾区身不由己的28小时》。同样,本着客观叙述的原则,照片的好坏、拍摄的方法和技巧我不予评论,我只是想对拍摄的主题和意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选择天灾人祸作为拍摄的主题,在纪实摄影的历史上并不算少见的,一张好的纪实照片会让人对我们现有的生活进行深切的反思。但是这样一些让人震撼的照片往往是让人看了会受到极大震撼的,它们完全不能让人产生任何的愉悦之感,反而会让人清晰地体味到人间的疾苦,进而让人变得世故而忧郁。那么既然这样,我们又为什么要选择拍摄这张的场景呢?接下来我帖了两张历史上极为著名的照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真实地记录下来了生与死的瞬间,并对摄影师本身,以及作为观众的人们,产生了长足深远的影响。



(二)凯文·卡特与《Starving Sudanese Girl》 

4547218.jpg


这一张照片非常有名,相信我们中的几乎所有人都看过。这一张照片之所以有名,在于它刻画了这么一个充满冲击力的画面:一个濒死的小女孩勉强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而在她的身后,一只秃鹰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的“美食”。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众所周知秃鹰是只吃尸体而不会进攻生物的,也就是说小女孩即将死去,而她身后的秃鹰正等着这一个时刻好饱餐一顿。生与死的界限非常明显,这一瞬间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许1/640秒之后,她就成为一具尸体,让人没法不感慨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更让人思考生命之所以脆弱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这一张照片获得了1994年的普利策奖,而在这之后不久,拍下这一张照片的摄影师凯文·卡特就因为种种原因自杀了。


而这一些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又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张照片的传奇色彩,以至于说这一张照片是摄影界的《蒙娜丽萨》都不为过。只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愉悦,这一张照片却让人感到难过和沮丧。应该来说,摄影师凯文·卡特的自杀是和拍摄这一张照片的经历有关的,当时新闻界热议摄影师是否在拍摄完这一张照片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不理会小女孩的死活了。这样的争议往往会形成流言,就算摄影师真的帮助了小女孩,也会被许许多多的人认为直接离开而没有理会,这对于摄影师本人来说,无疑是背负上了一个巨大的叫做“道德”的包袱,确实是会让人难以承担的。


而在认真看过关于这一张照片的百度百科之后,我才了解到其实摄影师之所以自杀,还有着更多现实层面的原因,这一些事情大家可以在词条里面探究一二。虽然拍摄下这一张照片以及其后的争议并非摄影师自杀的直接原因,但是不能否认这是一张让人感到沉重的照片。对笔者而言,看了这张照片再了解到前因后果之后,笔者并没有更快乐的感觉,相反觉得这个世间的痛苦多过快乐确实是有道理的(没错,这正是凯文·卡特的遗言的主要内容),这让笔者有一种深切的作为个体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三)罗伯特·卡帕与《西班牙战士之死》 

4547221.jpg


这也是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一张照片,据称拍摄于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作为对抗独裁者弗朗哥的共和军战士,这一名士兵在冲锋的瞬间被敌人击中倒下,而卡帕正好在这一个瞬间按下了快门。这一张照片被称为是卡帕的成名之作,虽然后来有很多人质疑这是摆拍的照片(背景地貌和卡帕描述的地区有出入,虽然我表示啥都看不出-。-),但是这依然是一张不容置疑的传神的照片。和上一章节中卡特的照片一样,这一张照片同样展示了一个生命消逝的瞬间,让人看了禁不住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同时让人反思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卡特的照片,让人看了同情心大发,让人禁不住同情苏丹的饥荒(虽然背后的核心问题也是战争),那么卡帕这一张照片则直接让人碰触到了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作为生活在美好年代的我们,物质基础和精神生活远比我们的父辈强得多,我们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也没有经历过文革的白色恐怖,有许许多多的敏感词我们都没有经历过,对于所谓的战争,我们中的许多人倒是跃跃欲试,想要在战争中一显身手,建功立业,把自己的雄性荷尔蒙发泄殆尽。可是当我们看到这一张照片,却忍不住会开始反思战争:他在死去的那一瞬间,生前的所有一切都化为乌有,照片里我们看到他身穿白色衬衫,裤子上两条明显的吊带,腰上还挂着装备,可是在他死去的那一刻,这一些细节对他来说就毫无意义了,他再也感受不到衬衫是不是合身,穿起来是不是舒服,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浮云了。如果这个倒下的战士,是和我们一起并肩奋战的朋友呢,如果这个倒下的战士是自己的兄弟呢?那么我们将会是怎样一个情境,又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情感,还会对战争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向往吗?


我不知道。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无论这一些情感是什么,绝对不可能是轻松愉快的,而应该是沉重而深刻的。



(四) 反思:我们为什么要拍摄这些让人感到沉重的瞬间? 

以上三个章节说到了三个不同的案例,范立去灾区拍摄所谓的纪实照片(虽然我知道可能多此一举,但是还是要说一个学生和大师的视角经验总是有区别的,因此就别做多余的比较了),凯文·卡特去苏丹拍摄垂死的小女孩,以及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中拍摄战士之死,这是三个时代三个不同地区做的三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直面生死。


对于死亡的好奇和畏惧永远是每一个活人内心深处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存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大抵上都经历过亲人的离世这样的事情,对于亡故,我们谁也没有办法逆转,我们之中的所有人毫无例外都将会死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永远也避免不了死亡的话题。我们是个体,我们的存在很短暂,我们终将会死去,可是这一瞬间,如果我们感到幸福,我们会希望能一直这样直到永远,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个不做到的事情,所以我们会感到痛苦——幸福之中带有焦虑的痛苦——何况很多人还没能体会这种幸福。


而无论是绘画也好,摄影也罢,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对个命题——人生短暂的幸福和快乐,和长久的忧郁、痛苦、抑郁的情绪有着细致的刻画。以前高中语文做模拟题的时候,看到过张爱玲的一篇散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那么既然人生之中已经有这么多挫折,这么多磨难,这么多伤感的事情存在,我们为什么要去把这一些事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呢?我请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拍摄这一些场面,会让你更抑郁,让你更不快乐,那么你为什么要把它拍摄下来呢?

 


(五)换句话说,摄影不应该是一件给自己也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事情吗? 

我们总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花太多时间装成熟世故,明明涉世未深,却总是喜欢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的面孔。这句话在摄影圈子里尤为适用,毕竟太多的人喜欢拍摄痛苦,好让人觉得他就一再世伏尔泰;也有的人明明朋友都没谈过,就挖空心思用好器材拍妹子,好显得自己是当世情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确实,这样子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好实现自己的目的。而针对拍摄苦难这一个主题,如果你真切地拍摄到了别人的苦难与折磨,让看的人感同身受,也许你会是获得另一项摄影大奖的人,毕竟这可是“人文关怀,”这也许反而这能让你更加快乐——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关注身边苦难——并且完全不会因为看见别人身上的痛苦而感到难受的人的话。


很可惜,笔者不是这样的人。笔者每次看到这样的照片,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凝视照片里的每一个细节,想象着自己出现在照片里的时空,去感受和体会照片里人物的每一丝细微的情绪。这样的事情做多了,笔者却难免感觉到越来越不快乐。有句话说的是苦难都是自找的,想想其实确实有道理,如果你关注的总是生活中的痛苦,那么你会渐渐变成一个不快乐的人。


以前看到一篇报道,说是每次报纸上一报道车祸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之后的几天在附近地区总是会有更多的车祸事件和自杀事件发生,大概就是情绪总是能通过文字或者图片传染的吧。一个情绪足够敏感的人,总是很容易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这样的人其实不是少数。


所以,你想过没有,你所拍摄的照片,你写的文字,你和别人打交道时候的姿态、语气和动作,其实都能够很深切地影响到别人的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到别人的生死?


其实一个创作者多半是不快乐的人。 正是因为不快乐,所以才会成为一个敏感的人,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敏感,才能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仔细观察,而正是因为对细节的仔细观察,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可是问题就在于,这个世界中是充满了各种快乐和痛苦,你对于这个世界观察得越透彻越仔细,你就能看得到更多的不快乐。所以我所理解的整个艺术创作的逻辑就是:你不快乐——你敏感——你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你因为看到了这些细节变得更不快乐——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



(六)你所拍的,是你自己的欲望(新闻摄影再客观,也暗含着摄影师的感情)  

谈到这个话题,其实还是最想谈谈梵高。我觉得梵高是这样一个人,他其实一点都不快乐,但是他却无比渴望快乐,所以他创作的油画往往都是阳光明媚而感情炽烈的,所以我只能这么理解:他越是不快乐,他越渴望快乐,他把这种快乐融入了他的创作之中,因此他的油画强烈反映了他对于幸福快乐的追求。


这个其实观点放到摄影界来,大抵上也是说得过去的吧。有句话叫做“字如其人”,其实就是说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的方式,其实就暗含了这个人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摄影也是如此。不讨论技术、方法,仅仅谈论主题的话,你所创作的主题,往往是你最向往的东西,也许是你最缺少的东西,而只有这样的照片才能真正感动你自己,而感动了自己的照片, 才有可能感动到别人。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这一篇文章中说到的三个案例。范立他想要去灾区拍摄人文摄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不清楚我也不想多做评论;卡特拍摄《饥饿的苏丹》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我只是知道他把苏丹的痛苦无限放大,以至于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痛苦;卡帕拍摄《西班牙战士之死》,以及之后他的一系列战地摄影的作品,我稍微了解一下,他坚持拍摄战地的场面,其实不是逞英雄,而是他深刻地理解战争能够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痛苦,他作为摄影师没有办法阻止战争,所以他选择通过将战争的暴行和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拍摄下来,以告诉大家战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摄影题材是可以选择的,而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那么同样对于去灾区拍摄这一件事情,如果换做我去做的话,我会拍摄和范立完全不一样的主题。灾区有多少痛苦,多少磨难,这都不用多说,我们不用亲自去到现场也都了解个大概,我觉得没必要去拍摄这样的场景。如果我去到灾区,我肯定会拍摄的就是专业人士和志愿者救助和重建的场景,因为之前写过日志,呼吁大家前去担当志愿者,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人不是真的那么关心,而关心的人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能力,以至于去了也很可能添乱。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想办法拍摄一组照片,描述在灾区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而不是惨状和痛苦。相比较这些“人文”而言,我更愿意去用镜头记录人在绝望之时,体现出的人性之中的美好一面,我觉得那才是值得我去拍,同时也值得留存于世的的照片。只有这样做,我的良心才不会受到责备,毕竟摄影除了记录之外,更多的是表达,如果真的能够因为拍出了这样一组照片,而真正能让中国的志愿者队伍变得更加强大,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那我觉得我会因此而感到快乐。


于我而言,拍摄最让我
开心的其实是真的是拍我所向往的一切,比如这一张照片:4396247.jpg


有一些刹那,我希望它能够永恒,我为我能拍摄这样的照片而感动,我会因为拍下这样的照片而更快乐。


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摄影师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文章的最后,我想要问问大家,你拍摄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呢?取景框是不是真的有你向往的一切?在抛弃了摄影能给你带来光环和荣耀之外,摄影是不是真的让你变得更快乐?抑或刚好相反呢?

ps:吐槽一下图虫的文字发布界面,真心不友好啊。。。